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:2025年大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

财经网 2024/12/31
导语

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

12月30日至31日,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,总结2024年民政工作,部署2025年任务。

会议指出,2024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各级民政部门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,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

一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强化“第一议题”学习和“第一政治要件”落实,党员干部更加自觉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
二是民政制度建设取得系列成果。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、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、促进养老服务消费、深入开展新时代“银龄行动”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、促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、社会事务管理、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、加强民政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政策文件。制修订《慈善组织认定办法》、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》、《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》、《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》、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》等部门规章。推动发布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、2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、31项行业标准。

三是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。会同财政部向部分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。截至10月底,救助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70.9万人次。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、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。截至11月底,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92.8万名困难残疾人、1619万名重度残疾人。

四是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扎实推进。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委、老龄办工作机制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,累计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.8万张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66.8万人次。截至10月底,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.4万个,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2.2%。

五是基层社会治理明显加强。支持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,开展服务乡村振兴、援藏援疆、定点帮扶、基层治理和民生民政等工作。全国累计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.5万家,年度慈善活动支出超过1500亿元。

六是专项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服务持续优化。大力推进“乡村著名行动”,各地规范命名乡村地名38.8万条、设置标志27.5万块。开展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,因地制宜推行节地生态安葬。在全国21个省(区、市)全面推行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,截至11月底,累计办理“跨省通办”登记45万对。

会议强调,做好2025年民政工作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深化改革创新,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,不断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持续完善“四个体系”,坚定推进“两个着力”,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事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,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。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。

一是大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。研究制定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政策,编制“十五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,完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政策措施,发展银发经济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,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,培育养老服务经营主体,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,推动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,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,确保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。

二是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。强化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,完善社会救助政策,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。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,切实帮助临时遇困人员排忧解难。

三是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。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,推进流动儿童、留守儿童分类精准帮扶。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建设。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能力。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,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,深入实施“精康融合行动”。加强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,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。

四是着力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。强化地名管理服务。完善婚姻殡葬服务,推进婚姻登记“全国通办”,深化婚俗改革。

五是积极创新社会治理。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。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,优化社会组织登记布局,加大社会组织监管执法力度,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生态。完善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政策,全面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,大力发展社区慈善。推进公益、责任、阳光彩票建设。

六是全面加强民政文化建设,推动民政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以文化创新引领支持民政发展。 

编辑: 崔瑞婷

相关新闻

Baidu
map